寶寶戀物現(xiàn)象
佳佳每天都抱著她的“汪汪狗”來上幼兒園。所謂“汪汪狗”其實是一條被子,她外婆為 了方便攜帶和保持清潔,把小被子卷成一團然后放在一個塑料袋里系好,只露出一個被角,佳 佳叫它“汪汪狗”。進入幼兒園后,她幾乎時時刻刻都拎著汪汪狗:拎著哭,拎著走路,拎著 解小便,拎著滑滑梯,拎著做游戲,拎著吃飯……睡覺的時候更是一定要摸著露在外面的被角 。有時候做操、游戲、吃飯時,她也會忘記汪汪狗把它丟在一邊,但回頭想起來后一看手里沒 有汪汪狗,就哇哇大哭。
幼兒園剛剛開學不久,現(xiàn)在如果你去幼兒園門口,一定能看到拿著這些奇怪的東西去上學 的小朋友。幼兒園老師說這叫“戀物癥”。
幾歲寶寶戀物最強烈
寶寶戀物就是一種成長過渡期的依戀行為,是寶寶從“完全依戀”轉為“完全獨立”的 過渡期間所產(chǎn)生的行為。寶寶產(chǎn)生依戀行為的時間,絕大多數(shù)發(fā)生在6個月大至3歲之間,其戀 物表現(xiàn)在2歲時最為強烈,主要是為了尋求安全感。
為什么寶寶戀物
在成長的過程中,每個孩子都會或多或少地對某種物品產(chǎn)生一定的依戀。有的孩子是紐 扣,有的孩子可能是一條小毛巾。他們捻熟這些物品,經(jīng)常會對這些物品有成人難以理解的關 注和依賴。“戀物”本身不會對孩子的成長有消極影響,而是“戀物”的源頭——安全感的缺 失才是父母必須時刻關注的。當你的孩子突然對一件物品產(chǎn)生了特別的興趣,甚至須臾不可分 離,這個時候父母應注意兩個方面:要把對孩子“戀物”的煩惱轉化為生活的樂趣,并以此為 親近了解孩子習性的契機,讓孩子與家庭成員之間建立穩(wěn)定的依戀關系;重新審視自己和孩子的 關系,尋找安全感缺失的原因,問題自然迎刃而解了。
解除“戀物癮”的嘗試
既然孩子的“戀物癮”是由安全感缺乏引起的,那么預防或逐步戒除幼兒的“戀物癮”,也要從增強孩子的安全感入手;。
1、平時多擁抱孩子,多拍撫孩子的背部和頭頂,以解其“皮膚饑餓”。注意擁抱和拍撫 不是獎賞,不要等孩子畫得一幅好畫或彈出第一首鋼琴曲時再去擁抱他。擁抱應該是日常的、 無條件的,就算孩子做錯了事感到不安,也可以擁抱他,后者更多的是在兩代人之間找到一種 無聲的和解方式。經(jīng)常性的擁抱給孩子這樣的暗示:我在你身邊;我愛你;別怕,有我呢;失敗了 不要緊;你很安全……經(jīng)常與父母擁抱的孩子,絕不會將小包被或玩具熊當做他的“精神保險帶 ”。
2、就算讓孩子獨處一室,也要進行睡前安撫工作。所以的孩子都在本能上畏懼噩夢和黑 暗,所以硬性將孩子與父母分開,對孩子是一件很難接受的事。很多幼兒就是在入睡前的害怕 不安中染上“戀物癮”的,如果父母在孩子獨睡前陪伴孩子,唱催眠曲或讀一兩個美妙的童話 ,開亮一盞小燈,等孩子睡著再離開,就比較容易使其對襁褓包被之類物體“脫癮”。
3、弄清九成以上戀物兒童會被小包被、小抱枕、絨布熊、用慣的浴巾之類“上癮”后,做媽媽的在選購這些幼兒用品時,就要有意識地備下幾個“遷移載體”,讓孩子無法對其中的 某樣東西“專情”。如果一開始就備下兩三條小包被、一個絨布熊家庭(包括絨布熊爺爺奶奶、 爸爸媽媽、叔叔嬸嬸、小絨布熊和它的表弟們),讓孩子選擇使用的話,孩子恐怕就會領悟到: 這是無生命的物質,而不是有感情能交流的人。
寶寶戀物的六個秘密
秘密1:孩子為什么會“戀物”?
一個小枕頭或一只毛絨小熊為什么會有這種神奇的安慰作用呢?
人類在嬰幼兒時期時,即會通過各種感官來滿足探索的需求或安撫情緒,為滿足口腔吸吮欲望,孩子會吸奶嘴、手指;為滿足觸覺舒適的感覺,有的孩子喜歡撫摸棉被角、毛絨玩具等。媽媽不可能時時刻刻都在孩子的身邊,孩子就會把某些物品作為媽媽的象征或替代品,從中獲得安慰。這些東西代表媽媽和安全,當媽媽不在的時候,它就成了媽媽的一部分,或者就是媽媽。
安全物與媽媽不同的是,孩子能控制它,能決定什么時候需要,什么時候不需要;并且當媽媽不在的時候,孩子能使用它,逐漸減少對媽媽的依賴,孩子正在用一個積極的方法建立他的獨立。
秘密2:孩子為什么“戀”上柔軟物?
孩子“戀”上的物品,大多是柔軟的,可以擁抱的,是因為他們尋求的是在媽媽身邊的感覺,這些東西像媽媽的皮膚和頭發(fā)。
親子依戀是嬰幼兒時期很重要的心理需求。它的表現(xiàn)之一,就是對皮膚和身體接觸的需要。所謂“皮膚饑渴”,就是說,人存在著身體接觸的需要,尤其是在嬰幼兒階段更為強烈,在舒適的身體接觸中,孩子會得到一種心理上的放松。所以,孩子會“戀”上被子、枕頭、小熊這些物品了。
秘密3:為什么有的孩子不“戀物”?
戀物的孩子不少,可有的孩子就沒有安全物。是他們不需要嗎?這有兩種可能,一種是因為媽媽或其他照管人經(jīng)常在身邊,不需要替代性的安全物;一種是孩子用其他方法來安慰自己,比如吮吸大拇指、安撫奶嘴等。
沒有安全物的孩子可能對壓力或不愉快的感覺不太敏感。心理學家認為,感情敏感的孩子往往更易對某種物體形成健康的依戀。孩子2個月大時,對壓力和不愉快的反應已經(jīng)顯示出很大的差別。有的孩子1秒鐘也不能忍受就號啕大哭,而有的孩子則僅僅是退縮。
秘密4:“戀物”會持續(xù)多久?
現(xiàn)在我們知道了,戀物是孩子心理發(fā)育的自然的過程,隨著年齡的增長,人際關系的拓展與生活作息正;鄶(shù)孩子是不會對這些替代性的安全物產(chǎn)生依戀心理的,長大后自然對嬰幼兒期所依附的物品慢慢轉移,而不再強烈需求。總有一天,孩子要放棄他的安全物。
什么時候放棄?沒有一個確定的年齡。大多數(shù)孩子在上了幼兒園,有了更豐富的生活時,就會放棄安全物,還有的孩子會持續(xù)到上小學。如果孩子知道別人會因此而笑話他,就不會再依戀安全物了。
秘密5:孩子會因“戀物”不“戀人”嗎?
孩子天天睡覺抱著小枕頭,有些父母就會擔心,既然小枕頭成了媽媽的替代品,孩子會不會就跟媽媽不親了?心理學研究告訴我們,父母不必擔心自己是否有足夠的能力去使孩子感到安慰和舒適。
還沒有證據(jù)表明那些有安全物的孩子不能放心地依戀他們的媽媽。這些孩子將媽媽或爸爸或安全物看做一個“依戀系統(tǒng)”。不論有沒有舒適的“安慰者”,孩子都能健康地成長。
過去存在著一種誤區(qū),認為孩子戀物就預示著長大成人以后會有心理問題,而現(xiàn)在,心理學家卻普遍認為,安全物在兒童發(fā)展中起著重要的作用,因為它可以使兒童學會如何在難以應付的環(huán)境中自我安慰。
秘密6:孩子“戀物”要糾正嗎?
現(xiàn)在我們知道了,孩子戀物是一種心理需求的體現(xiàn),并不是病態(tài),會隨著他的成長慢慢消失,一般不要采取粗暴的態(tài)度和強制的方式,因為那樣會給孩子一種暗示,促使他和父母對著干,結果適得其反。但這并不意味著父母可以對此不聞不問了。尤其是對于那些與孩子相處時間較長的父母來說,更需要進行一些情感投入;還有那些對安全物過于依戀的孩子,比如小毛巾不許洗,誰也不能碰,可能嚴重缺乏安全感,也需要心理干預。
父母可以做的8件事
1、盡量減少孩子的獨處時間。
2、睡覺時爸爸或媽媽陪伴孩子并給他講故事,或在孩子的臥室里點一盞小燈,減少孩子一個人獨睡的恐懼。
3、多帶孩子進行戶外活動。
4、睡覺前給孩子播放舒緩的音樂使孩子獲得平靜以及心靈的安撫。
5、平時多擁抱孩子,多拍撫孩子的背部和頭頂。
6、避免硬性讓孩子與父母分開睡。
7、多準備幾個遷移物,如兩三個小枕頭、幾個相似的毛絨玩具,讓孩子難以對某一個“情有獨鐘”。
8、豐富孩子玩耍的對象,擴展孩子的視野,誘導孩子把注意力和興趣對象朝著更為廣泛的方向發(fā)展。
聯(lián)系編輯:丁笑
聯(lián)系郵箱:dingxiao#pcbaby.com.cn(請將#改成@)
聯(lián)系電話:020-38178288-3033
賬戶未綁定手機號
綁定 ×