憶秦娥原文
簫聲咽,
秦娥夢斷秦樓月。
秦樓月,年年柳色,
灞陵傷別。
樂游原上清秋節(jié),
咸陽古道音塵絕。
音塵絕,西風(fēng)殘照,
漢家陵闕。
憶秦娥注釋
凌歊(xiāo):即凌歊臺。南朝宋孝武帝曾登此臺,并筑離宮于此,遺址在今當(dāng)涂縣西。
雙闕(jue):古代宮門前兩邊供瞭望用的樓,代指帝王的住所。
憶秦娥詩意/憶秦娥的意思
清澈的溪水嗚咽著,霜風(fēng)吹散了云洗出山頭的月亮。山頭的月亮,將云迎接回來,又將云送走。不知道今天是什么時節(jié)。在凌霄臺上眺望,沒有音信。帆船來來往往,天邊是帝王的住所。
憶秦娥賞析
這一篇千古絕唱,永遠(yuǎn)照映著中華民族的吟壇聲苑。打開一部詞史,我們的詩心首先為它所震蕩,為之沉思翹首,為之驚魂動魄。
然而,它只是一曲四十六字的小令。通篇亦無幽巖跨豹之奇情、碧海掣鯨之壯采,只見他寥寥數(shù)筆,微微唱嘆,卻不知是所因何故,竟會發(fā)生如此巨大的藝術(shù)力量!每一循吟,重深此感,以為這真是一個絕大的文學(xué)奇跡。含咀英華,攬結(jié)秀實,正宜潛心涵詠,用志覃研。
第一韻,三字短句。萬籟俱寂、玉漏沉沉,忽有一縷簫聲,采入耳際。那簫聲,雖與笛韻同出瘦竹一枝,卻與彼之嘹亮飄揚迥異其致,只聞幽幽咽咽,輕緒柔絲,珠喉細(xì)語,無以過之,莫能名其美,無以傳其境。復(fù)如曲折泉流,冰灘阻澀,斷續(xù)不居,隱顯如泣,一個咽字,已傳盡了這一枝簫的神韻。
第二韻,七字長句。秦娥者誰?猶越艷吳娃,人以地分也。揚雄《方言》:“娥、嬴,好也。秦曰娥。”必秦地之女流,可當(dāng)此一娥字,易地易字,兩失諧調(diào),此又吾夏漢字組列規(guī)律法則之神奇,學(xué)者所當(dāng)措意。
秦娥之居,自為秦樓——此何待言,翻成詞廢?蓋以詩的“音組”以讀之,必須是“秦娥——夢斷——秦樓——月,而自詞章學(xué)之角度以求之,則分明又是“秦娥夢——秦樓月”,雙行并舉,中間特以一“斷”字為之綰聯(lián),別成妙理。而必如是讀,方覺兩個秦字,重疊于唇齒之間(本音cin第二聲,齒音,即劇曲中之“尖字”;讀作qin第二聲者失其美矣),更呈異響。若昧乎此,即有出而責(zé)備古代詞人:何用如此笨伯,而重復(fù)一個“毫無必要”的“秦”字?輕薄為文,以哂作者,古今一概,蓋由不明曲詞乃音學(xué)聲家之事,倘假常人以“修改”之權(quán)、“潤色”之職,勢必?fù)]大筆而涂去第二“秦”字,而濃墨書曰:“秦娥夢斷‘高’樓月”了!
夢斷者何?猶言夢醒,人而知之。但在此處,“斷”字神情,與“醒”大異,與“夢回”“夢覺”“夢闌”亦總不相同。何者?醒者,回也,覺也,闌也,都是蘧蘧眠足,自然夢止,乃是最泛常、極普通的事情與語言!皵唷奔床蝗唬置饔泻鋈惑@覺、猝然張目之意態(tài)在焉。循是此言,“斷”字乃非輕下。詞人筆致,由選字之錚錚,知寄情之忒忒。
簫聲幽咽之下,接以夢斷——則夢為簫斷耶?以事言,此為常理;以文言,斯即凡筆。如此解詞,總是一層“邏輯”意障,橫亙胸中,難得超脫。簫之與夢,關(guān)系自存,然未必如常情凡筆所推。吾人于此,宜知想象:當(dāng)秦娥之夢猝猝驚斷,方其悵然追捕斷夢之間,忽有靈簫,娓娓而來耳根,兩相激發(fā),更助迷惘,似續(xù)夢斷——適相會也,非相忤也。大詩人蘇東坡不嘗云乎:“客有吹洞簫者,如怨如慕,如泣如訴,其聲嗚嗚,不絕如縷!贝苏娌秽礊槲崛死斫獯似囊粋絕好注腳。四個“如”字,既得“咽”字之神韻,復(fù)傳秦娥之心矣。
簫宜靜夜,尤宜月夜。“二十四橋名月夜,玉人何處教吹簫”,言之最審。故當(dāng)秦娥夢斷,張目追尋,唯見滿樓月色,皎然照人。而當(dāng)此際,乃適逢吹簫人送來怨曲。其難入懷,為復(fù)何若!
簫聲怨咽,已不堪聞,——然尤不似素月凝霜,不堪多對!凹拍饋礤豪C幌,月明正在梨花上”。寂寞之懷,既激于怨簫,更愁于明月,于此,詞人乃更復(fù)再疊用第三個“秦”字,而加重此——“秦樓月”之力量!煉響凝輝,皆來傳喚秦娥心境。而由此三字疊句,遂又過入另一天地。
秦樓人月,相對不眠,月正凄迷,人猶悵惘,夢中之情,眼前之境,交相引惹。灞陵泣別,柳色青青,歷歲經(jīng)年,又逢此際。閨中少婦,本不知愁,一登翠樓,心驚碧柳,于是悔覓封侯,風(fēng)煙萬里,此時百感,齊上心頭。可知簫也,夢也,月也,柳也,皆為此情而生,此景而設(shè),——四者一也。
春柳為送別之時,秋月乃望歸之候。自春徂秋,已經(jīng)幾度;茲復(fù)清秋素節(jié),更盼歸期有訊。都人士女,每值重陽九日,登樂游原以為觀賞。身在高原,四眺無際。向西一望,咸陽古道,直接長安,送客迎賓,車馬絡(luò)繹;此中宜有驛使,傳遞佳音——然而自晨及昏,了無影響,音塵斷絕,延竚空勞,——命局定矣,人未歸也。
至“音塵絕”三字,直如雷霆震聳!“筆落驚風(fēng)雨,詩成泣鬼神”,仿佛似之。音塵絕,心命絕,筆墨絕,而偏于此三字,重疊短句一韻,山崩而地坼,風(fēng)變而日銷。必具千鈞力,出此三字聲。
音塵已絕,早即知之。非獨一日一時也,而年年柳色,夜夜月光,總來織夢;今日登原,再證此“絕”。行將離去,所獲者何?立一向之西風(fēng),沐滿川之落照,而入我目者,獨有漢家陵闕,蒼蒼莽莽,巍然而在。當(dāng)此之際,乃覺凝時空于一點,混悲歡于百端,由秦娥一人一時之情,驟然升華而為吾國千秋萬古之心。蓋自秦漢以逮隋唐,山河締造,此地之崇陵,已非復(fù)帝王個人之葬所,乃民族全體之碑記也。良人不歸,漢陵長在,詞筆至此,簫也,夢也,月也,柳也,遂皆退出其次,吾人所感,乃極闊大,極崇偉,極悲壯!四十六字小令之所以獨冠詞史、成為千古絕唱者在此,為一大文學(xué)奇跡者亦在此。
向來評此詞者,謂為悲壯,是也。而又謂為衰颯,則非也。若衰颯矣,尚何悲壯之可云?二者不可混同。夫小令何以能悲壯?以其有偉大悲劇之質(zhì)素在,唯偉大悲劇能喚起吾人之悲壯感,崇高感,而又包含人生哲理與命運感。見西風(fēng)殘照字樣,即認(rèn)定為衰颯,何其皮相——蓋不識悲劇文學(xué)真諦之故。
論者又謂此詞“破碎”,似“連綴”而成,一時乍見,竟莫知其意何居,云云。此則只見其筆筆變換,筆筆重起,遂生錯覺,而不識其潛氣內(nèi)轉(zhuǎn),脈絡(luò)井然。全篇兩片,一春柔,一秋肅;一婉麗,一豪曠;一以“秦樓月”為眼,一以“音塵絕”為目——以“傷別”為關(guān)紐,以“灞陵傷別”、“漢家陵闕”家國之感為兩處結(jié)穴。豈是破碎連綴之無章法、無意度之漫然閑筆乎?故學(xué)文第一不可見淺識陋。
此詞句句自然,而字字錘煉,沉聲切響,擲地真作金石聲。而抑揚頓挫,法度森然,無一字荒率空浮,無一處逞才使氣。以是而言,設(shè)為太白之作,毋寧認(rèn)是少陵之筆。其風(fēng)格誠五代花間未見,亦非歌席諸曲之所能擬望,已開宋代詞家格調(diào)。
凡填此詞,上下片兩煞拍四字句之首字,必用去聲,方為合律,方能起調(diào)——如“漢”家“灞”陵是,其聲如巨石渾金,斤兩奇重;一用平聲,音樂之美全失,后世知此理者寥寥,學(xué)詞不知審音,精采迷其大半矣。
李白簡介
李白(701年2月28日-762),字太白,號青蓮居士,唐朝詩人,有“詩仙”之稱,最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。漢族,出生于劍南道之綿州(今四川綿陽江油市青蓮鄉(xiāng)),一說生于西域碎葉城(今吉爾吉斯斯坦托克馬克),5歲隨父遷至劍南道之綿州(巴西郡)昌隆縣(712年更名為昌明縣),祖籍隴西郡成紀(jì)縣(今甘肅平?jīng)鍪徐o寧縣南)。其父李客,育二子(伯禽、天然)一女(平陽)。存世詩文千余篇,代表作有《蜀道難》、《將進(jìn)酒》等詩篇,有《李太白集》傳世。762年病逝于安徽當(dāng)涂,享年61歲。其墓在安徽當(dāng)涂,四川江油、湖北安陸有紀(jì)念館。
他的詩歌創(chuàng)作帶有強(qiáng)烈的主觀色彩,主要表現(xiàn)為側(cè)重抒寫豪邁氣概和激昂情懷,很少對客觀事物和具體時間做細(xì)致的描述。灑脫不羈的氣質(zhì)、傲視獨立的人格、易于觸動而又易爆發(fā)的強(qiáng)烈情感,形成了李白詩抒情方式的鮮明特點。他往往噴發(fā)式的,一旦感情興發(fā),就毫無節(jié)制的奔涌而出,宛若天際的狂飆和噴溢的火山。他的想象奇特,常有異乎尋常的銜接,隨情思流動而變化萬端。
查看更多 憶秦娥 相關(guān)知識點
聯(lián)系編輯:丁笑
聯(lián)系郵箱:dingxiao#pcbaby.com.cn(請將#改成@)
聯(lián)系電話:020-38178288-3033
賬戶未綁定手機(jī)號
綁定 ×